您現在的位置:
“七個注重”打造信用監管廈門模式
2021-06-24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市場監管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六穩”“六?!惫ぷ魅蝿?,不斷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逐步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相關工作做法,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獲通報表揚。在連續三年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市市場監管指標也均位居全國前列。
一、注重抓好信息歸集,持續夯實信用監管基礎
全面推動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及應用,實現全市信用信息統一數據標準、統一報送格式、統一應用管理。以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以下簡稱公示平臺)為載體,將注冊登記、許可審批、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司法信息等18個類別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分門別類劃入相關市場主體名下,從而對全市73.7萬家市場主體形成了獨立信用檔案。同時,依據區域、行業等監管屬性分層分類建立了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金融、港口等756個監管對象庫,為實現精細化監管夯實基礎。依托公示平臺向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提供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實時在線查詢服務,訪問量已超6600萬人次,實用性得到了普遍認可,有利地推動了各部門信用監管的實施,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局面。
二、注重強化分級分類,科學實施差異化監管
積極探索建立具有廈門特色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定量指標體系和定性標準,對餐飲、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如食品領域,建立了廈門市食品生產經營者風險等級評定信息系統,自動關聯食品經營許可、案件管理、日常及雙隨機監督檢查、食品安全抽檢檢測等系統業務數據,實現對全市食品經營者A、B、C、D四個風險等級的自動評定、監督檢查頻次的自動核定,已完成評定42957家。同時,始終堅持精準靶向監管,把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緊密結合起來,依據企業信用風險類型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信用風險低企業試行“無事不擾”,對信用風險較低企業適當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一般企業按正常比例和頻次抽查,對信用風險高、較高企業不同程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如食品經營者,對A級每年檢查1次,對D級則每年至少監督檢查3-4次。
三、注重豐富應用場景,穩步推進信用懲戒
將市場監管的經營異常名錄、法院的失信被執行人、稅務的重大稅收違法、建設的建筑市場黑名單、生態環境的環保失信黑名單、人社的勞動保障C級嚴重失信單位等失信信息向全社會公示,并區分不同性質和類型,在辦理登記審批、政府招投標、評獎評優、辦理銀行業務中進行分類限制懲戒。其中,失信被執行人比中次數超1.8萬次,如廈門湘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迎豐緣休閑有限公司等企業的2萬名股東企業股權被依法凍結并公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也在各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受到超過3萬次的業務限制。做到“一點失信,全網觸發”“一處失信、全社會曝光”“一時失信,時時受限”,有效地構建了封堵失信的防火墻。
四、注重推進聯合監管,建立綜合監管執法機制
出臺了《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 “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的實施方案》,將雙隨機抽查和跨部門綜合執法有機結合,建立跨部門綜合監管執法機制,將涉及多部門監管事項、基層重復檢查交叉執法發生頻率高、同一時間同類主體檢查事項梳理、匯總形成跨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統一抽查標準、統一開展檢查。研發市雙隨機事中事后監管綜合執法平臺,各部門均依托該平臺開展抽查,實現抽查過程全程電子化,程序固化留痕,責任可追溯,抽查結果全面公示。打造一支跨部門聯動監管執法隊伍,實現對同一企業一次檢查多任務實施。2020年以來,市、區兩級186個監管執法部門依托平臺制定實施抽查計劃1973批次,抽查企業26251家,其中以跨部門聯合抽查形式抽查企業10532家。既增強了市場監管執法合力,又切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如2021年,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局、廈門銀保監局組織開展了廈門市房地產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抽查,從全市房地產經紀機構、房地產估價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按照5%、30%、5%的比例抽取企業進行監督檢查。
五、注重加強風險預警,“對癥下藥”實施精準打擊
建立了失聯企業、登記異常、年報催報等風險預警模型,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群體自動進行實時監測,當出現預設風險點時自動彈出警示,由監管執法人員盡早采取措施。例如依托失聯企業風險預警模型,交叉比對市場監管、稅務、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數據,篩查出被市場監管部門、稅務部門依法分別納入經營異常名錄、非正常戶滿一年的失聯企業,其中如廈門業酬精商貿有限公司、廈門成三貿易有限公司等2017年、2018年即分別因通過住所無法聯系、未按期年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且未依法納稅被納入非正常戶。市場監管部門在此次整治中共確認7700余家構成吊銷情節的失聯企業并依法予以吊銷,清除了不良基數。
六、注重抓住重點領域,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監管
在公示平臺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重點領域信用監管示范工程,拓寬信息歸集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以“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為導向,研發出跨部門、跨環節的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依托該系統實現了全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張網”全覆蓋監管。目前,已將8.7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43萬種食品納入“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生產經營者累計備案臺賬超過2.8億多筆,追溯覆蓋面超過80%,領先全國建成覆蓋“全品種、全主體”的食品安全“一張網”信息追溯平臺,為日常監管、風險管理、產品召回、案件查處、突發事件處置、輿情應對等提供有力支撐。如2020年5月13日,媒體曝光“倍安敏”固體飲料涉嫌消費欺詐事件,市場監管部門立即通過系統追查到涉事飲料本地經銷商并開展精準核查,1個多小時就完成過去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調查工作。同時,向公眾開放自主查詢,公眾查詢量超過五千萬,經“食安廈門”微信號即可進行便捷溯源,消費者刷條碼可查詢食品的質量合格證明和廠家證照,增強了公眾的食品安全獲得感和滿意度。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的相關做法獲評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十佳智慧監管創新舉措”。
七、注重包容審慎監管,推行“有溫度的監管執法”
為進一步以高質量監管服務高質量發展,順應社會公眾的關切和呼聲,助推“六穩”、“六?!惫ぷ?,陸續出臺包括信用承諾、快速信用修復、輕微違法不予處罰等制度文件,把監管重心也放在督促市場主體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引導和激發市場主體誠信守法意識。其中,簡化優化信用修復流程,由每周定時現場辦理調整為郵寄辦理、即收即辦,對涉及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保障民生等企業允許容缺受理予以信用修復,14996家企業進行了信用快速修復,解除任職限制559人次,容缺填報方式便利企業達2.3萬家;為破解平臺企業注冊登記難題出臺了《平臺企業個體工商戶政務接入暫行規則》;針對“網紅帶貨”、網絡直播購物等新業態,倡導信用承諾、開展聯合檢查;出臺《廈門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實施辦法》,將商事主體登記備案、商標專利、廣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價格等15個領域78項行為列入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清單,既有利于市場主體及時糾錯、放下包袱,又完善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目前輕微處罰免予處罰已超215家。如,某醫療美容診所不按規定明碼標價,但在經營和提供服務過程中,有通過口頭方式向客戶告知,未發現造成實際危害后果,也能承認錯誤、積極配合調查,并主動及時進行整改,對該醫療美容診所的違法行為免予處罰。
來源: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